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小麦过敏:
过敏源:小麦中常见的致敏蛋白包括麦胶蛋白、麦谷蛋白和某些胚乳蛋白。
发病机制:当进食含有小麦的食物后,免疫系统将这些蛋白质误认为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导致过敏反应。
常见症状:症状可以包括荨麻疹、瘙痒、喉咙肿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严重情况下的过敏性休克。
易感人群:通常在儿童中更为常见,部分人在成年后可能有所缓解,但也有人会持续到成年期。
2.鸡蛋过敏:
过敏源:鸡蛋蛋白中的卵清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主要致敏成分,其中以卵清蛋白引发的过敏更为普遍。
发病机制:摄入鸡蛋后,免疫系统将这些蛋白质标记为"外敌",触发过敏反应。
常见症状:轻微表现为皮疹、鼻炎、结膜炎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部分患者对生鸡蛋比熟鸡蛋反应更强烈。
特殊情况:对鸡蛋过敏的人在接种某些含有鸡蛋成分的疫苗(如流感疫苗)时需要特别注意。
3.诊断与管理: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评估、皮肤点刺试验、血液检查(如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以及口服激发试验确认过敏源。
管理措施:避免食用含有小麦或鸡蛋的食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必要时随身携带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注射剂以应对突发反应。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症状发生的关键,同时需警惕隐性含量的存在,如加工食品中的隐藏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