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痔疮类型与病因:
内痔:内痔发生在直肠黏膜下方,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中后期可能因粪便刺激引发痔核增大。当内痔较严重时,排便过程中腹压增加会使肿大的痔核从肛门脱出,形成肉球样组织。
外痔:外痔位于肛管外部皮肤下,常伴有血栓或炎症。急性期肿胀可能更加明显,在排便时容易被触摸到类似“肉球”的凸起。
混合痔:混合痔为内痔与外痔同时存在,痔核肿胀时表现为肛门处有大小不等的脱出物。
2.炎症和充血反应:
长时间便秘、腹泻、久坐等因素可导致肛周静脉压力增加,引起痔疮充血、肿胀,痔核因此更容易脱出。
排便次数过频或用力过度也可能对肛门周围组织造成机械刺激,加重痔核脱出的概率。
3.痔疮严重程度分级:
Ⅰ度:痔核未脱出,仅通过肛镜检查可见,一般无疼痛或脱出物。
Ⅱ度:痔核脱出但可自行还纳,排便时可能感受到突出物。
Ⅲ度:痔核脱出不能自行还纳,需要用手辅助推回。
Ⅳ度:痔核完全脱出且无法复位,可能伴随剧烈疼痛与不适。
4.合并症状分析:
痔核脱出时,患者可能伴随瘙痒、灼热感或少量便血。如果脱出物表面破溃,还可能引发感染或形成肛周脓肿。
5.应对与治疗:
日常护理:保持肛门清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久坐,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局部使用抗炎收敛剂如痔疮膏、栓剂,必要时口服止痛药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脱出或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选择手术切除,如结扎术、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痔疮脱出需及时处理,以免引发进一步并发症,如嵌顿性痔疮或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