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原因:
细菌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由细菌引起,特别是大肠杆菌,占所有病例的80%至90%。
性传播感染:如淋病、衣原体感染也可引发尿道炎症并出现白色分泌物。
其他微生物:如真菌(酵母菌)和寄生虫(滴虫)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和白色分泌物。
2.症状:
排尿困难或疼痛:超过70%的患者报告排尿时感到烧灼感或刺痛。
尿频和尿急:超过50%的患者有频繁且急迫的排尿需求。
尿液浑浊或有异味:超过30%的患者报告尿液颜色变深或产生异味。
白色分泌物:在伴随性传播感染时更为常见,约占20%的病例。
3.诊断和治疗:
尿液分析:通过显微镜检查和培养,约90%的尿路感染可被准确诊断。
抗生素治疗:对细菌感染非常有效,通常在48小时内症状明显缓解。
补充治疗措施:饮用足够水分和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和辣椒,有助于减轻症状。
4.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每日清洗外阴部位可减少感染风险。
多饮水:每天饮用至少8杯水可帮助冲刷膀胱内的细菌。
避免憋尿:长期憋尿可使细菌滋生,应尽量及时排尿。
尿路感染引起的白色分泌物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和并发症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意个人卫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