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血尿:尿液中存在血液最常见的原因是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或肿瘤。具体来说,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可导致血尿;同时,肾结石或膀胱结石也可能划破尿道内壁,引起出血。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也可引发血尿。
2.肾脏疾病:严重的肾脏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或多囊肾等都可能导致尿液颜色改变成深色。肾小球肾炎常伴有蛋白尿和高血压,而肾盂肾炎则多为间歇性发作并伴有腰痛和发热。
3.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血红蛋白或肌肉损伤释放的肌红蛋白通过肾脏排出时,也可使尿液呈现深红色或棕色。这类情况多与溶血性贫血、重度肌肉损伤(如横纹肌溶解症)相关。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使尿液颜色改变,如抗生素利福平、某些化疗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出现尿液颜色改变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5.食物和饮料:某些食物和饮料也会影响尿液颜色,如食用大量的甜菜、黑莓或豆类。虽然这些情况较为无害,但若持续时间较长仍需引起重视。
尿液颜色异常需引起足够重视,应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尿常规、B超及必要的血液检查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