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药物溶栓: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是纤维蛋白溶解酶类,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tPA在3小时内使用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应用tPA能有效改善预后。
2.机械溶栓:
机械溶栓的方法主要有血管内取栓术和动脉直接取栓术。
近年来发展出的新型设备,如Solitaire取栓器和Penumbra系统,大幅提高了取栓成功率,适用于大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直接取栓术多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可通过导管插入工具将血栓机械性移除或破碎。
3.超声辅助溶栓:
超声辅助溶栓技术利用超声波振荡作用,增强溶栓药物的渗透性,加速血栓溶解。
临床研究表明,超声辅助溶栓在配合低剂量tPA治疗的情况下效果显著,对重症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方法还能减少因高剂量tPA导致的出血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溶栓新技术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中具备显著效果。在选择具体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疾病类型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