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确保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通过相关检查确认室间隔缺损的类型和位置。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术中监测: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监测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图像,确保手术进展正常。
3.消毒预防感染: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注意维持手术区域的洁净。
4.安置导管和器械:根据实际情况,医生会在患者的心脏或血管中安置导管和器械。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这些导管和器械放置正确,并稳固牢固。
5.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指示,正确给予患者药物,包括镇静剂、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等。监测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
6.监测引流量和出血情况: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引流量和出血情况。确保引流管通畅,并定期更换引流袋。如有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
7.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并遵循医嘱,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恢复。
8.术后观察:手术完成后,将患者转移到监护室或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等。
9.家属教育:与家属沟通,解释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限制、药物管理和活动限制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教育,以帮助患者和家属适应术后恢复阶段。
这些护理要点仅为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