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出血症状:详细记录呕血或黑便的次数和量,出血量可以通过描述呕吐物或排泄物的颜色和性质来初步判断。黑便通常提示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并且出血已经经过一定时间。
2.伴随症状:注意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头晕、乏力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机体对出血的耐受程度及潜在的原因。
3.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可能提示严重失血,需要紧急处理。
4.实验室检查:记录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以及凝血功能的评估。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失血程度及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5.影像学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如内镜检查发现出血源并进行止血处理,应记录具体操作过程及其效果。
6.治疗过程:详细记录所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输血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7.病程演变及重要事件:持续观测病情变化,包括改善或恶化的具体表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精确的记录不仅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还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未来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