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持续性发热。如果体温超过38°C,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2.清洁伤口: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去除污垢和分泌物,以减少感染风险。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菌溶液轻轻冲洗。
3.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如果确诊为细菌感染。
4.抗炎药物: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减轻局部炎症及疼痛,同样需遵循医嘱。
5.冰敷:适度的冰敷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但需避开直接接触伤口,通常每次15-20分钟即可。
6.医疗咨询:如果发热持续或伤口恶化,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建议或进一步检查。
及时关注伤口变化并采取适当措施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