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韶荣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内科
1.起源和位置:
肺纵隔肿瘤:纵隔是位于两肺之间的中间区域,该区域包含心脏、气管、食管以及大血管等组织。纵隔肿瘤可以源于任何该区域内的组织,如胸腺、淋巴结等。
肺腺癌:肺腺癌是一种肺部恶性肿瘤,来自肺部的腺体细胞,通常发生在肺外周部的腺泡组织。
2.病理类型:
肺纵隔肿瘤:包括多种类型的肿瘤,如良性的纵隔囊肿、胸腺瘤,以及恶性的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等。
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以腺体分泌结构为特征。
3.症状表现:
肺纵隔肿瘤:因压迫纵隔内重要器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声音嘶哑、面部或颈部肿胀等不适。
肺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短等症状。
4.诊断方法:
肺纵隔肿瘤:利用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位置及性质,必要时通过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
肺腺癌:常通过胸部X光片、CT扫描、支气管镜检,以及活检确诊。
5.治疗方案:
肺纵隔肿瘤:根据肿瘤性质采取观察、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治疗策略。
肺腺癌: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可能需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措施。
肺纵隔肿瘤和肺腺癌在起源位置、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