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定义和病因:
食管静脉瘤是指在食管下部静脉出现异常扩张的情况,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原因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使得血液重新分流至食管静脉,从而导致静脉扩张。
2.危险性: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0%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食管静脉瘤破裂。
一旦发生出血,死亡率可达20%-50%,即使经过治疗,短期内再出血的概率仍然很高。
3.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吐血(呕血)和黑便,这是由于静脉破裂导致的大量出血引起的。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特别是在静脉未破裂前,这使得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4.预防和治疗:
早期筛查:对于有肝硬化史或其它相关疾病的患者,建议每6到12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以便发现和监测食管静脉瘤。
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减少静脉瘤出血的风险。
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或结扎技术,可以直接处理已经形成的静脉瘤,降低破裂风险。
外科手术:对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方法,如分流术,来降低门静脉压力。
及时识别和管理食管静脉瘤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定期随访和积极治疗是防止食管静脉瘤破裂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