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具有潜在的肝毒性。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表现为右上腹痛或肝区不适。大约5%-10%的患者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一旦停药,肝脏依然需要时间恢复。
2.胆汁淤积:某些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汁淤积,从而引起肝区疼痛和黄疸。部分患者可能会在停药后继续存在相关症状。
3.肝炎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抗结核治疗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停药后,这些基础性肝脏问题可能仍然存在,并且表现出疼痛症状。
4.药物戒断反应:某些身体对药物依赖性较强的人群,在突然停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戒断反应,包括肝区疼痛。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测、B超检查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如果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或胆汁淤积,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保肝药物和支持疗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饮酒,并定期复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