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原因和传播途径:
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飞沫传播,即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带有病原体的微小飞沫会扩散到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
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同样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触碰口、鼻、眼也有可能感染。
真菌性肺炎:较为少见,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通过吸入含有真菌孢子的空气传播。
2.高危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更容易受到感染。
长期居住在密闭、人流量大的环境中,如学校、养老院等场所,也增加了感染风险。
3.潜伏期和症状:
不同类型的肺炎潜伏期有所不同,但一般在数天至两周之间。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4.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对一些特定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脸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并及时处理废弃的纸巾。
避免接触患者:减少与已确诊患有肺炎的人的近距离接触。
急性肺炎具有传染性,但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感染风险。特别是高危人群,应重视疫苗接种和日常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