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蛲虫感染:蛲虫是一种小型寄生虫,通常通过摄入被蛲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蛲虫主要生活在大肠中,夜间雌虫会爬出肛门周围产卵,引起剧烈瘙痒和爬行感。
临床表现:夜间瘙痒加剧,睡眠质量下降,有时可在粪便或肛门附近发现细长白色蛲虫。
诊断:可以通过“透明胶带法”检测肛门周围是否有蛲虫卵。
治疗:口服驱虫药如阿苯达唑,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更换内衣和床单。
2.痔疮:痔疮是直肠和肛门周围静脉扩张形成的血管团块,可以引起肛门不适和瘙痒感。
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刺痛、瘙痒,有时伴有出血或肿块脱出。
诊断:通过肛门指检或视诊确认。
治疗:外用药物、生活习惯调整(如增加纤维摄入)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3.肛门湿疹:肛门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可引起肛门区域瘙痒、灼热和不适。
临床表现:肛门周围皮肤红肿、渗液、鳞屑和瘙痒。
诊断:通过视诊和病史询问。
治疗:使用局部激素类药膏,避免过度清洗和摩擦肛门区域。
4.其他寄生虫感染:除了蛲虫,其他寄生虫如绦虫、钩虫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但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肛门瘙痒、腹痛、消瘦、贫血等。
诊断:粪便检查或血清学检测。
治疗:根据具体寄生虫类型选择合适的驱虫药。
为减轻和预防肛门瘙痒,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抓挠肛门,定期清洁肛门周围皮肤。若症状持续或严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