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怎么做

2024-10-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用于切除消化道内壁的早期癌变或息肉。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完整切除,从而减少复发风险,提高治愈率。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包括胃肠镜检查、超声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

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禁食、停用抗凝药物等。

2.麻醉和初步处理

术中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镇静。

使用内镜插入胃肠道,到达病变部位。

3.注射液体层

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甘油混合液等,通过液体将黏膜与肌层分离,形成一个液体垫,防止损伤深层组织。

4.黏膜切开

使用特殊的内镜刀具沿病变边缘环形切开黏膜。

切口大小和形状视病变面积和位置而定。

5.黏膜剥离

逐步使用刀具将病变黏膜从肌层剥离。

剥离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以避免穿孔和出血。

6.止血处理

如果出现出血,使用止血夹或电凝器进行止血。

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7.病理检查

完成剥离后,将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以确认切除的完全性和病变性质。

8.术后监测和护理

术后需观察有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通常建议患者术后禁食一段时间,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恢复饮食。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因其微创性和高效性,已成为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护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