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尿液通常呈现淡黄色到深黄色。如果尿液显得浑浊或颜色异常,如红色、棕色等,可能提示标本中有非正常成分,可能是污染的迹象。
2.气味:正常尿液具有轻微的氨味。如果尿液散发出异常气味,如腐臭气味,可能表明存在细菌污染。
3.显微镜检查:在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查时,发现大量上皮细胞或其他杂质,可能表明取样过程中受到了外界污染。
4.细菌培养:如果尿液细菌培养显示多种细菌生长,尤其是非尿路常见致病菌,可能提示标本受到污染,而不是单纯的尿路感染。
5.尿液pH值:异常的pH值可能也提示污染。例如,尿液pH值偏碱性,可能由于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导致。
6.采集方法:不当的尿液采集方法,例如没有清洁尿道口或使用不洁净的容器,容易导致标本污染。正确的中段尿收集可减少污染风险。
在分析尿液标本时,应注意以上几个方面来判断其是否受到污染。科学合理地采集和处理尿液标本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