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民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医男科
1.发病率:非精原细胞睾丸肿瘤在所有睾丸肿瘤中占大约40-50%。其余大多数为精原细胞瘤。
2.年龄分布:这类肿瘤多发于15-35岁男性之间,是该年龄段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3.临床表现:患者常因无痛性睾丸肿块就医,有时伴随睾丸疼痛或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或背部疼痛,提示肿瘤已扩散。
4.诊断方式:通过超声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初步评估,确诊依赖于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
5.治疗方案:多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合化疗。对于某些类型,如畸胎瘤,可能需要追加放疗。治疗方案因肿瘤类型和分期不同而有所差异。
6.预后因素:非精原细胞睾丸肿瘤的预后取决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是否转移。其中,绒毛膜癌因易于早期转移通常预后较差,而局限于睾丸内的畸胎瘤则预后相对良好。
尽早发现和治疗非精原细胞睾丸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此定期睾丸自检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