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解剖结构:肛裂最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即尾骨附近。这一区域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相对于其他部分更脆弱,因此更易受损。
2.排便压力:当排便过于用力或粪便过硬时,会对肛管产生较大的摩擦和压力,尤其在后方。如果排便过程中肌肉收缩不协调,也会增加此处的破裂风险。
3.肛管形态:尾骨附近的肛门后方有一个自然的凹陷,这使得这一部位在受到外力或压力时更容易撕裂。
4.慢性便秘或腹泻:长期便秘导致大便干燥硬结,排出时容易造成肛管的机械性损伤。同样,频繁腹泻也会刺激和软化肛管皮肤,增加裂损可能性。
5.肌肉结构:尾骨部位与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关系密切,括约肌的异常收缩或紧张状态使得肛门周围的皮肤长时间承受压力,容易形成裂口。
肛裂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肛管后部的解剖特殊性、血供不足以及排便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适当调整饮食以保持大便柔软、注意排便姿势及避免用力过度,有助于预防肛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