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症状表现:精神病常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或感知方面的显著异常。例如:
妄想:患者可能坚信某些明显不符合实际的观念,例如被迫害、被监视等。
幻觉:最常见的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称为幻听,也可能出现视觉、触觉等其他类型的幻觉。
思维混乱:患者思维内容可能缺乏连贯性,言语表达可能难以理解。
情感异常:包括情绪低落、过度激动或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匹配的情况。
行为紊乱:可能表现为过度兴奋、不寻常的动作或行为迟缓,以及自我照顾能力显著下降。
2.持续时间:根据不同的精神疾病类型,症状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可确诊。例如: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要求核心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有1个月是显著发作期。
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症状一般持续1天至1个月,并会完全恢复。
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期或抑郁期通常需持续数周才能被诊断。
3.功能受损:症状必须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职业功能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明显损害。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维持人际关系,甚至难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4.排除其他原因:在诊断精神病时,必须排除由其他医学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例如颅脑感染、内分泌疾病、药物或毒品滥用所导致的精神异常。同时,需要区分是否属于文化或宗教背景相关的正常心理体验。
5.综合评估:诊断时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测)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精神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发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