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焦虑型失眠的核心干预措施,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来缓解焦虑。
针对睡眠问题,可以尝试分析与睡眠相关的负面想法,并用积极的思维替代。例如,可将“我一定会失眠”改为“即使今天没睡好,身体也能慢慢恢复”。
2.放松训练
放松技术如冥想、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练习,例如:
深呼吸训练:每次吸气4秒、屏气4秒、缓慢呼气6秒,每组重复5-10分钟。
渐进式肌肉放松:从头到脚依次收紧并放松肌肉,每次保持肌肉紧张5秒后放松。
3.健康的作息习惯
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起床和入睡,即便周末也要遵守。
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动,如剧烈运动、使用电子设备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减少光线和噪音干扰。
4.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下午饮用浓茶、咖啡等。
晚餐不宜过量或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但也不能空腹入睡,需保持适度饱腹感。
白天适当锻炼可以帮助夜晚快速入睡,但应避免睡前两小时内剧烈运动。
5.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焦虑型失眠,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或助眠药物,但必须由医生评估后开具处方。
常见的药物选择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或非苯二氮卓的镇静剂,同时可能辅以抗抑郁药物改善长期焦虑状态。
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或戒断反应。
6.心理支持
如果失眠与压力源直接相关,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处理引发焦虑的潜在问题。
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也有助于减轻情绪负担,从而间接改善睡眠质量。
焦虑型失眠需要系统性的干预,个人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