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疑病症的核心表现是对健康的过度担忧,即便没有明确的医学证据支持,仍然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患者可能频繁地检查身体、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者反复查阅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2.这类心理问题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生物学因素:研究表明,大脑中调节情绪和焦虑的神经递质异常可能与这一现象有关。
心理因素:个体可能对身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或曾经历过重大疾病事件,导致持久的恐惧。
环境因素:家庭氛围中过于关注健康,或经常接触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可能会强化这种行为。
3.疑病症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持续的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同时,这种状态也容易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4.目前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证明对改善疑病症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感觉,调整不合理的健康信念。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可用于缓解伴随的焦虑症状。
如果对健康的担忧已经明显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应当及时就医,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避免长期的心理压力对身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