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治疗是首要且基础的方法。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核心症状。临床中常用的药物包括: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具有相对较少的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等),适用于严重症状或对第二代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
治疗初期通常需要2至4周观察药物效果,根据反应调整剂量;维持治疗一般建议持续1至2年,防止复发。
2.心理治疗是药物治疗的辅助方式,主要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关键方法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重点纠正患者的偏执性思维模式,减轻妄想对生活的影响。
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并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
家庭干预,通过与家属合作改善家庭沟通方式,减少患者因环境压力导致的复发风险。
3.社会支持干预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方面内容包括:
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就业能力和自信心。
社交技能训练,提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融入社会环境。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区资源(如心理健康机构)提供长期的监护和关怀。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多方协作。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医生指导,不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同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计划及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