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规律作息和健康生活方式
保证足够睡眠: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睡眠,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情绪。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缓解焦虑情绪。
健康饮食: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能够改善大脑功能,减少疲劳感和精神负担。
2.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
设定合理目标:拆分大目标为小步骤,通过逐步实现降低压力。避免过高期望导致的挫败感。
学会接纳不完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不要对自身表现过度苛责。
替换消极思维:当感到焦虑时,尝试用事实代替猜测,避免放大问题或自我否定。
3.有效应对情绪压力
深呼吸练习:通过缓慢深呼吸,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下降,帮助身心放松。
正念冥想:通过关注当下感受,减少对未来和过去的过度担忧,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每天可安排10至20分钟进行练习。
倾诉与支持:与可信赖的人分享情绪,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能够减轻精神负担。
4.优化时间和精力管理
列出优先事项:明确当天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避免因为无序规划而增加焦虑。建立每日或每周计划表能提升效率。
避免过度承诺:学会说“不”,保证个人休息和放松的时间,防止因事务过载产生内耗。
定期反思:以周为单位复盘近期经历,找到引发精神内耗的具体原因,及时调整策略。
5.限制信息输入和社交媒体使用
控制每天浏览新闻和社交媒体的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以降低因外界信息冲击带来的压力感。
取舍无用信息,关注对生活真正重要的内容,避免将精力浪费在过多琐碎事物上。
长期坚持这些方法,既可以预防焦虑,也有助于减少精神内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注意,若焦虑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寻求医疗机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