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持续的健康焦虑
患者通常对身体健康有强烈的关注,经常怀疑自己患有重病,例如癌症或心脏病。这种担忧往往持续至少6个月,并且无法通过正常的医学检查结果消除。
2.对身体感知的过度敏感
常常将正常的生理现象(如轻微的疼痛、乏力或肠胃不适)误解为严重疾病的征兆。例如,头痛可能被认为是脑肿瘤,或者稍微的咳嗽被联想到肺部疾病。
3.频繁寻求医学帮助
多次就诊于不同科室或医生,反复要求进行医学检查,即便所有检查均显示健康状态良好,依然难以被说服。
4.对检查结果的不信任
即使多次医学评估显示没有问题,仍旧质疑检查的准确性或担心存在未被发现的疾病,进而继续追求额外检查。
5.回避行为
部分患者可能避免接触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场所或活动,因为害怕增加焦虑或确认自己的担忧。比如,不愿看医疗节目或到医院探望病人。
6.情绪波动和社交影响
疑病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甚至可能因为健康担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家庭矛盾增多和社会功能受损。
早期识别疑病症并接受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常用的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