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情绪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心情不好,如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应激反应,当其长期处于激活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对被抑制,人体得不到足够的放松,容易出现疲劳感和身体乏力。
2.生化物质的改变
在负面情绪状态下,体内与情绪相关的激素如皮质醇水平会升高。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短期内可以帮助应对压力,但长时间升高可能导致肌肉代谢失调,引发乏力感。另外,情绪低落时,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也会下降,进一步加重无力和疲惫感。
3.代谢紊乱和能量不足
长期不良情绪可能影响饮食习惯和睡眠质量。如果因情绪问题出现食欲减退,机体能量来源减少,也会导致全身无力。睡眠不足会使身体恢复能力下降,白天感觉疲倦和发软。
4.心理性肌肉紧张
情绪压力可能引起某些部位肌肉的不自觉紧绷,这种紧张状态消耗了大量能量,并可能转化为全身性的酸痛和乏力。
5.潜在健康问题的提醒
如果全身无力的症状频繁或严重,应警惕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医学原因。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糖、贫血或慢性疲劳综合征都可能表现为乏力,同时这些问题可能因情绪波动而表现加重。
持续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精神状态,还可能通过复杂的神经生理机制作用于全身,导致身体乏力等症状。调整情绪、保证充足睡眠以及合理饮食都对缓解此类情况有积极意义。如果相关症状反复出现并显著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躯体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