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不均衡:如果白天摄入的营养不够全面,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和纤维素,容易导致晚间饥饿。蛋白质和纤维素有助于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
2.进餐时间安排不当:若午餐或者晚餐过早,可能导致夜晚出现饥饿。错过正餐或者每餐之间间隔时间太长也会增加这种感觉。
3.热量摄入不足:减肥期间或因其他原因控制摄入的食物总热量过低,机体为了获取所需能量,可能在晚间发出饥饿信号。
4.生活方式因素:不规律的作息,如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胃饥饿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夜晚饥饿感。
5.心理因素:情绪压力和焦虑可能引发情绪性进食,尽管身体并不真正需要食物,但大脑渴望通过进食来缓解压力。
6.代谢异常:例如胰岛素抵抗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问题,可能会影响正常的饥饿和饱腹感受。
7.运动量增大:增加运动量而没有相应地增加营养摄入,同样可能导致晚上感到饥饿。
为了减少夜间饥饿感,可以尝试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多摄入高纤维和高蛋白食物,保证三餐规律,另外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身体的饥饿信号通常是健康需求的反映,如果情况持续且难以调节,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