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这是导致排便时出血的常见原因,通常伴有便后滴血的症状,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或厕纸上。
2.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腹泻和大便稀溏,有时会导致肠道出血。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菌及轮状病毒。
3.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慢性疾病会导致长期的消化不良和间歇性的肠道出血。
4.息肉或肿瘤:大肠息肉可能引发不规则出血,而恶性肿瘤则可能造成持续性出血和改变大便习惯。
出现大便稀溏和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获取明确诊断,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