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确诊和评估:通过结肠镜活检、病理分析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期。如果低分化腺癌被确诊,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如KRAS、NRAS、BRAF、MSI状态等,以便指导后续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局限性低分化腺癌,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切除肿瘤所在的部分肠段及其邻近淋巴结。对于晚期或转移性患者,手术可能以姑息性为主,用于缓解肠梗阻或出血症状。
3.化疗:低分化腺癌对化疗敏感度较高,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方案如FOLFOX(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或FOLFIRI(5-氟尿嘧啶联合伊立替康)。对于分期较晚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化疗可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4.靶向治疗:基于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例如,抗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适用于无RAS突变的患者;抗VEGF药物贝伐珠单抗适用于广泛人群。针对MSI-H或dMMR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5.放射治疗:对于直肠低分化腺癌,尤其是局部晚期病变,可行术前或术后辅助放疗。放疗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但需注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6.随访与监测:治疗完成后,需要定期随访,包括影像学复查、CEA检测以及结肠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低分化腺癌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