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PET-CT是一种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如氟脱氧葡萄糖),能够显示全身范围内代谢活跃的组织或病灶。恶性肿瘤细胞通常代谢较高,因此在PET-CT图像中呈现为高摄取区域。
2.对于肠道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PET-CT可用于发现原发病灶、判断是否有远处转移(如肝脏或肺部)以及术后复发的监测。例如,在已经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如果怀疑存在转移或局部复发,PET-CT的敏感性可达到80%-90%。
3.但PET-CT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肠道本身不断蠕动,加上肠内容物的影响,可能出现生理性高摄取,导致假阳性结果。对体积较小或代谢水平低的肿瘤病灶,PET-CT的分辨率可能不足以识别。对于一些病理类型,如黏液性腺癌,其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通常较低,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在诊断过程中,PET-CT往往并不是首选,而是作为补充检查。一些初步筛查手段,如肠镜、CT或MRI,更适合用于早期发现和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性质。
5.PET-CT还具备评估治疗效果的价值。例如,肠道肿瘤接受化疗或放疗后,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代谢活性变化,可以帮助判断疗效,为下一步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PET-CT应用时应注意配合其他检查手段避免单一依赖,并与临床表现及病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