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明确出血来源:
出血可能来源于术后吻合口、术后残端血管破裂或术区血管损伤等部位。
可通过内镜检查确认具体出血位置。在特殊情况下,必要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血管损伤和渗血点。
2.纠正失血性休克:
血容量迅速丢失可能引起休克,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液体和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血压稳定。
使用血浆和凝血因子制剂改善凝血功能,尤其在患者有明显凝血异常时。
3.内镜下止血:
如果明确为吻合口出血或局部小血管破裂,可采用内镜操作止血,如喷洒止血药物、使用夹闭器械或热凝固止血法。
对于难以通过内镜处理的大量出血,需结合其他方式进一步干预。
4.外科手术干预:
若内镜止血失败或无法控制大出血,应考虑再次外科探查。手术中可直接结扎出血血管,必要时重新缝合吻合口或调整手术区域血供。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还可能需要进行二次较大范围的胃切除术。
5.动脉栓塞术:
针对DSA确认的活动性出血病灶,可选择经皮动脉栓塞术进行介入治疗,以减少创伤和术后风险。
栓塞术适用于部分高危患者,特别是全身情况不适宜再次手术的人群。
6.全身支持治疗:
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血氧饱和度,确保循环系统稳定。
调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必要时实施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
术后大出血的处理原则是早期发现、明确诊断以及联合多学科协作,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