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如疼痛、腹胀、体重下降或压迫相关症状。
体格检查重点评估腹部包块的大小、位置、质地以及是否伴随压痛或移动性。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适用于早期筛查,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扫描:是诊断肠外肿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清晰的横断面图像,并帮助评估淋巴结及其他可能的转移灶。
磁共振成像:尤其适合软组织肿块的鉴别诊断以及盆腔区域的详细评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用于评估全身可能的远处转移情况。
3.病理学检查
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肿瘤组织样本,以明确其良恶性性质。
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对切除标本进行详细的显微镜下分析,可进一步明确分型。
4.实验室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液常规、肝肾功能:评估身体基本状况,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特异性指标,有助于判断某些类型肿瘤的可能性,但不能作为单一的确诊依据。
5.内镜检查(视情况而定)
若怀疑肿瘤来源涉及消化道,可辅助使用胃肠镜以明确是否涉及肠腔内病变。
通过上述系统化的检查流程,能够全面评估肠外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就医过程中,应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安排针对性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