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确认诊断
血压升高需要通过多次测量来证实。建议在至少3次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并确保环境安静、情绪平稳。如果确诊为高血压,应根据程度分级:
正常值: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2.排除继发性原因
虽然其他检查结果正常,但仍需注意是否可能存在一些潜在因素导致血压升高,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药物副作用(如激素类药物)。若反复检测血压显著升高且难以控制,可考虑进一步专项检查。
3.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
控制体重:维持体重指数在18.5-23.9kg/m²之间,每减轻1公斤体重可使血压下降约1mmHg。
限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减少钠摄入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保持运动: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少于150分钟,如快走、游泳等。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饮食均衡: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以及低脂乳制品,同时减少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摄入。
4.监测血压变化
使用可靠的电子血压计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读数,便于观察趋势。通常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连续记录1周以上。
5.就医随访
如果血压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后仍持续升高,应及早寻求医疗帮助。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及心脏健康情况。
虽然暂未出现其他异常指标,但长期血压升高可能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应保持规律监测和良好生活习惯,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