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热传导性:骨骼是一种密度较高的组织,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相比于肌肉和皮下脂肪,骨骼更容易将体表的寒冷传递到体内。在温度降低时,骨骼温度下降得更快。
2.血液循环:在寒冷条件下,机体为了保持核心体温,会优先供应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而减少四肢和体表的血液流量。这种变化使得骨骼周围的局部温度降低,从而产生冷感。
3.神经敏感性:骨膜是覆盖在骨头表面的薄层组织,其中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在温度骤降时,这些神经末梢可能被刺激,导致感觉异常,如骨头发冷的感觉。
4.心理因素:某些人对寒冷更为敏感,感受到的不适可能不仅来自物理上的温度变化,也与心理预期有关。认为“骨头冻透了”这类描述,常常源自个人主观的感受。
骨头感到寒冷是由传热特性、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敏感性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保持身体适当保暖能够有效减轻这一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