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肝脏与脾胃关系密切。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蛋白质、分泌胆汁以及代谢药物和毒素。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时,可能间接影响胆汁分泌,从而干扰脂肪的消化吸收,进而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2.慢性乙型肝炎可引发气血运行障碍。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功能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如果乙型肝炎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会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表现为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3.病毒感染及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影响营养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长期病毒复制及免疫系统作用可能导致身体消耗增加,同时食欲下降和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这种恶性循环会削弱脾胃的功能。
4.严重病例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在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可能导致脾脏增大,进而诱发脾功能亢进,引起血液循环负担加重,进一步影响整体消化功能。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休息以及定期复查肝功能十分重要。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及摄入酒精,有助于保护肝脏和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