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保肝药物的几种主要类型
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这类药物通过减少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肝细胞膜稳定剂:如甘草酸制剂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指标。
抗病毒药物:对于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间接保护肝脏。
胆汁分泌促进剂:如熊去氧胆酸,对胆汁淤积性肝病有效,能够降低胆汁对肝细胞的毒性。
2.药物选择需依据病因
酒精性肝病:戒酒是首要措施,辅助用药包括抗氧化剂和肝细胞膜稳定剂。
脂肪性肝病:重点在于控制体重和血脂,药物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维生素E或胰岛素增敏剂。
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结合保肝药物加速肝细胞修复。
自身免疫性肝病: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或硫唑嘌呤。
3.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减少对肝脏的额外负担。
避免过量服用药物或保健品:许多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需谨慎使用。
4.注意事项
并非所有肝脏问题都需要靠药物解决,应在确诊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长期用药可能带来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定期检查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等,有助于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肝脏的关键,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避免滥用保肝药才能更好地维护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