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立即停用膏药并清洁皮肤
如果发现使用膏药后有瘙痒、红肿、水泡或刺痛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将膏药撕下,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清除残留药物。避免用力搓洗,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2.评估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
轻度:仅有局部轻微瘙痒和红肿,可自行观察并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中度:伴随明显瘙痒、肿胀或者小水疱时,可涂抹含有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类成分的外用抗过敏药膏,同时避免抓挠。
重度:若红肿面积较大、出现大量水疱、皮肤破损甚至感染迹象,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其他抗炎治疗。
3.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过敏原
常见膏药中的致敏成分包括麝香、辣椒素、水杨酸甲酯等。如果明确某种膏药导致过敏,今后应用时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选择含有类似成分的产品。对皮肤敏感者,贴敷前可先在手腕内侧试用少量,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反应再正式使用。
4.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多样,如理疗、药物口服、针灸等。对于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可以咨询专业医师选择更适合的替代方式。必要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用药后的身体反应,避免因过敏延误病情治疗,导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