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脊柱侧弯的分类:
特发性脊柱侧弯最常见,占约80%,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其病因尚不明确。
其他类型包括先天性、神经肌肉性和退行性脊柱侧弯,具体原因涉及椎体发育异常、神经或肌肉疾病等。
2.牵引的作用机制:
通过外力拉伸脊柱以减少脊柱弯曲的角度,暂时缓解因侧弯引起的压力分布不均或疼痛症状。
常用于短期治疗或术前评估,帮助判断脊柱的柔韧性以及术后可能的矫正范围。
3.牵引的实际效果:
对于轻度侧弯(Cobb角<25°):牵引通常无明显的长期矫正作用,更多依赖于观察和姿势训练。
对于中度侧弯(Cobb角25°-45°):牵引可能结合支具治疗,作用主要为延缓弯曲进展,但矫正角度有限。
对于重度侧弯(Cobb角>45°):牵引的目的是在术前拉伸脊柱,为手术创造条件,但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4.牵引的局限性:
无法改变骨骼的结构性弯曲,仅能对柔性弯曲起到暂时缓解作用。
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肌肉疲劳或不适,效果不如支具或手术显著。
脊柱侧弯的治疗需根据年龄、Cobb角度、病因及进展速度综合决定,牵引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与支具、康复训练或手术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