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随着年龄增长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包括椎体骨质疏松、椎间盘水分丧失和纤维环破裂等。这种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2.颈椎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中央的髓核突破纤维环并向外突出,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此类病变多发于颈椎C5-C6或C6-C7节段,患者常表现为颈部僵硬、上肢麻木或无力。
3.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指因长时间负重或退化引起的骨赘形成,常见于颈椎后缘或关节突位置。骨赘可能刺激邻近软组织或压迫神经,引发疼痛或活动受限。
4.脊髓型颈椎病
该病变由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引起,可造成脊髓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下肢乏力、步态不稳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5.椎动脉狭窄或扭曲
由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或骨性结构变化,椎动脉可能受压或畸形扭曲,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可以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甚至短暂性意识丧失。
6.颈椎感染或肿瘤
感染性病变如结核、骨髓炎以及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也可能累及颈椎,但相对少见。这些病变通常伴有局部剧烈疼痛、夜间加重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或体重下降。
出现颈部长期疼痛、肢体麻木或其他神经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