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周围神经系统(PNS)的修复能力:
PNS中的轴突能够通过一种称为Wallerian变性的过程进行再生。受损的轴突远端部分会退化,随后由施万细胞(Schwanncells)清除。
施万细胞在轴突再生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引导新生轴突生长,同时释放促进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
在适宜的条件下,PNS轴突可以以每月约1毫米的速度再生,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修复能力:
CNS的轴突再生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胶质瘢痕形成、抑制性分子的存在以及缺乏再生促进性支持细胞。
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会在损伤部位形成密集的瘢痕组织,阻碍轴突的再生。
CNS内的一些分子,如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也对再生形成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因素,即使在最佳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也非常有限。
尽管神经轴突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修复能力较强,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仍然面临显著挑战。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新的疗法,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改善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