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肝阳上亢:中医理论认为,肝脏负责疏泄和调节情绪,当肝气郁结时,容易转化为火,引起肝阳上亢。过度的情绪波动、压力大等因素可以促使肝阳亢盛,进而升高血压。
2.痰湿内阻: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可以导致体内痰湿内生。痰湿内阻不仅会影响脏腑的正常运作,还可能通过阻滞气血运行,使血压升高。
3.肾精不足:中医强调“肾主水”,肾功能的失常会影响体内水液代谢,通过水钠潴留等机制导致血压上升。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肾精亏虚的情况更为常见。
4.阴阳失调: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若阴虚不能制阳或阳虚无以卫外,都可能导致血压的异常。在长期的阴虚火旺状态下,容易出现高血压。
5.气血亏虚:气血不足会导致全身机能减退,心脑供血不足,对于某些人群来说,也可能使血压明显升高。尤其在年老体弱或病后体虚的人群中较为多见。
结合上述观点,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形成不仅仅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以及调节阴阳平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以及适当的情绪管理,都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