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高能量的声波将结石击碎,使之变成较小颗粒后随尿液排出。对于直径小于两厘米的结石,成功率通常较高。一公分的结石属于中小型结石,一般认为有较大几率被成功碎解并排出。
2.结石的硬度对治疗效果影响显著。硬度较高的结石,如含钙较多的草酸钙结石,对冲击波的抵抗力较强,可能需要多次治疗。而软一些的尿酸结石则更容易碎裂。
3.结石的位置越靠近膀胱,治疗后的自然排出率越高。如果结石位于尿道前段或接近膀胱部位,排出概率更大,而尿道后段或狭窄区域可能增加排出困难。
4.患者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例如矿化程度、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及尿路畅通性。如果患者伴有尿路感染、梗阻或其他异常,需要额外治疗。
5.单次体外碎石术的成功率一般在50%-90%之间,但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判断。治疗后需通过X线或CT检查确认结石是否完全排净。
尽管体外碎石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但仍需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如血尿、局部疼痛或尿道损伤。同时,建议在术后多饮水以加速碎石排出,并留意排尿时是否存在小结石颗粒。如果多次治疗无效,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手术方式如经尿道镜取石术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