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视网膜病变的类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是最常见的视网膜病变类型之一,与长期高血糖有关。早期阶段(非增殖期)通常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和激光治疗来防止恶化;晚期阶段(增殖期)可能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但视力恢复取决于病变程度。
黄斑裂孔或黄斑水肿:这些病变会直接影响中心视力。黄斑裂孔通常可通过手术修复,如果及时干预视力有机会部分恢复;黄斑水肿则多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效果因人而异。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与其供养结构分离后,会导致急剧视力下降。如果在脱离后几天内进行手术复位,有较大希望恢复视功能;拖延时间越长,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越低。
2.治疗方式及效果:
激光治疗:用于稳定微血管异常,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能阻止视力进一步下降,但恢复视力的能力有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用于治疗血管异常引起的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病变,可改善视力但需长期管理。
手术:视网膜剥离、裂孔等问题需要手术修复,术后视力恢复程度取决于损伤位置与严重性。
3.不可逆的情况:
某些视网膜病变导致神经组织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病变累及黄斑区,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这种情况下,通过辅助工具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眼科检查和早期发现是避免严重视力受损的关键。如果已经出现视力下降,应尽快寻求专业医师的评估和治疗,以获得最佳预后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