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人是否都存在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2025-03-0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高度近视的人群存在较高的视网膜脱离风险,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发生该疾病。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数在-6.00D及以上的近视状态,眼球前后径变长、视网膜被过度牵拉,导致其更容易受损或脱离。

1.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离的关系:

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比较薄弱,视网膜的结构完整性容易受到影响。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6至10倍,尤其是超过-10.00D的患者风险进一步增加。

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后脱离也更常见于高度近视,这种情况会引发视网膜撕裂,并可能发展为脱离。

2.发病原因和诱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内玻璃体逐渐液化,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增加。

外伤因素:眼部受到撞击或其他外力作用可能直接导致视网膜撕裂和脱离。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或视网膜脱离史,个人发病概率可能提升。

伴随疾病:某些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合并黄斑病变、后巩膜葡萄肿等问题,这些病变会进一步促进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3.保护措施和早期发现:

定期眼科检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详细眼底检查,以便及时识别视网膜薄弱区或隐性破孔。

避免剧烈运动:如蹦跳、拳击等可能对眼部造成冲击的活动应尽量避免。

警惕典型症状:一旦出现视野中黑影飘动、闪光感或视力明显下降,应立即就医检测,以排除视网膜相关病变。

高度近视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眼底健康,通过规律检查和科学用眼可以有效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