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槟榔中的活性成分:槟榔碱、花色素苷及其他化学成分在咀嚼过程中释放,能够对口腔黏膜产生直接刺激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2.机械刺激:槟榔纤维粗糙,在反复咀嚼过程中,对口腔黏膜造成持续性机械刺激,引发慢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增加癌变风险。
3.咀嚼习惯:长时间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即口腔亚硝酸盐病变,这是一种口腔癌的前驱病变。数据显示,槟榔使用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者。
4.协同效应:若与烟草、酒精等联合使用,会进一步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这些物质之间存在协同致癌效应,使得口腔癌的发生率更高。
长期食用槟榔被认为是口腔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应尽量避免以降低健康风险。减少或戒除槟榔的摄入对于预防口腔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