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手术治疗:
适用于早期肺鳞癌,即I期和II期。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决定具体手术类型。
手术后5年生存率在30%至50%之间,具体数字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放射治疗:
常用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例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
常见副作用包括皮肤红斑、食欲下降和疲劳等。
3.化学治疗:
多应用于III期及IV期或作为手术和放疗后的辅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铂类药物(如顺铂)和紫杉类药物(如紫杉醇)。
化疗的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4.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的肺鳞癌患者。
常用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等,但需要先进行基因检测确认是否适合。
5.免疫治疗:
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肺鳞癌的治疗。
主要药物为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
适用于某些晚期或复发性肺鳞癌患者。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副作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是确保治疗有效性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