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诊断: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通常发生于长骨的末端,最常见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
a.X线片:典型特征包括边缘清楚的溶骨性病变,多见于骨骺附近。
b.磁共振成像(MRI):可更详细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
c.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于评估骨皮质的破坏情况及手术规划。
病理学分析: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均匀分布的巨细胞和单核细胞。
2.治疗:
手术治疗:
a.刮除术:适用于较小且位置较浅的肿瘤,通过刮除病灶并填充骨移植物或骨水泥。
b.广泛切除术:对于较大、侵犯广泛或复发的肿瘤,可能需要进行部分骨或关节的切除重建。
药物治疗:
a.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可抑制骨吸收,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展。
b.去炎松: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症状,但需长期使用。
c.单克隆抗体:例如Denosumab,通过靶向RANKL蛋白,抑制巨细胞瘤的生长。
放射治疗:对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或存在复发风险的病例,可考虑辅助放射治疗,但需注意长期放射损伤的风险。
骨巨细胞瘤尽管是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侵袭性及复发率高,需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监测,以及时发现复发与并发症。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