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早期介入:针灸在中风后1至2周内施行,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肢体功能。这一阶段,脑组织尚有可塑性,能够较好地响应针灸刺激。
2.神经再生: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过增加大脑血流量、减少炎症及促使神经细胞再生来改善中风后的恢复过程。早期针灸干预可增强这些积极效果。
3.功能恢复:早期的针灸治疗可以帮助减轻因中风导致的肌肉痉挛,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从而加快偏瘫患者的日常功能恢复。
4.心理影响:早期开展针灸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念,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对长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科学证据表明,针灸在中风偏瘫恢复中的作用应该尽早进行,但必须结合其他康复手段,如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最优的恢复效果。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由专业人员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