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核磁共振是什么

2025-02-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人体心脏内部图像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够提供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有助于诊断多种心脏疾病。

1.心脏核磁共振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不涉及放射线,因此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小。这使其成为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选择。

2.该技术可以详细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肌、心腔、心瓣膜和大血管等部位,帮助医生识别异常情况,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或肿瘤。

3.心脏核磁共振可以测量心脏的功能参数,例如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输出量及心室容量,为评估心功能障碍提供重要信息。

4.通过注射特殊造影剂,心脏核磁共振还能增强扫描效果,进一步揭示心肌血流灌注和纤维化等情况,这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5.通常需要20到45分钟来完成一个心脏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在此期间需保持静止,以确保图像质量。

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评估和监测各种心脏疾病。在进行此项检查时,应了解其对金属物质敏感,某些植入装置可能不适合接受核磁共振,因此应在检查前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情况。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