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慢性腹泻
长期出现稀烂的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腹泻,其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如细菌、寄生虫)、药物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泻药)或吸收障碍性疾病(如乳糜泻)。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胃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调节出现紊乱,从而引发大便不成形。
2.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内的益生菌与有害菌的比例失衡会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当有害菌过度繁殖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屁多,同时影响粪便的正常形态。高糖饮食、抗生素滥用或饮食结构单一容易导致这种状况。
3.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乳糖不耐受、麸质过敏等食物相关问题会导致肠道对某些食物成分的难以消化,进而引发腹胀、大便稀软、放屁增多等症状。
4.肠易激综合征
此为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腹胀等症状。压力过大、饮食习惯不规律是其常见诱因之一。患者的肠道运动和敏感性改变可能会导致上述表现。
5.炎症性肠病
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导致肠壁的慢性炎症,继而引起腹泻、黏液便或糊状便,同时伴有腹部胀气及频繁排气。
6.消化酶分泌不足
胰腺功能减退或胆汁分泌受限可能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导致大便未充分成形、颜色偏浅且带有油腻感,同时可能伴有腹胀和排气增多。
以上症状若持续存在,应尽早就医,通过大便常规、肠镜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诊断进行针对治疗。平时需注意均衡饮食,少吃刺激性强或产气较多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