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空腹时间过长
当胃内没有食物,胃酸分泌持续活跃,会刺激胃黏膜,引发饥饿感。这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进餐间隔超过4-6小时后。
2.血糖水平下降
血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当血糖水平较低时,大脑会通过刺激胃肠道产生饥饿感来提示进食。常见于未按时进餐、剧烈运动后或过度节食的人群。
3.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会刺激胃壁,容易引起类似饥饿的不适感。这种情况可能与进食习惯、压力、胃炎或某些药物使用有关。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会加速新陈代谢,使得身体对食物需求增加,从而频繁感到饥饿,同时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心悸和焦虑等症状。
5.患有消化性溃疡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导致胃壁受到胃酸侵蚀,也可能带来强烈的饥饿感,并伴有隐痛或灼痛。
6.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能力下降,可能引发血糖波动频繁,从而更加容易感到饥饿。这通常见于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7.情绪因素
压力、焦虑或抑郁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触发“假性饥饿”,即没有实际能量缺乏,但仍感到想吃东西。
建议留意这种饥饿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胃痛、烧心、体重剧烈变化等。如果持续存在,应尽快咨询专业医生,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