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容积性泻剂: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如车前子壳、甲基纤维素等。服用后需要多饮水以减少肠梗阻风险。适用于轻中度便秘,通常在24-72小时内起效。
2.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等,通过增加肠腔内渗透压,使水分进入肠腔软化大便。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较好,安全性高,适合长期使用。一般在12-48小时内起效,但可能诱发腹胀或腹痛。
3.刺激性泻剂:如比沙可啶、酚酞、番泻叶等,通过直接刺激肠壁神经丛,增强肠道蠕动。这类药物起效快,可在6-12小时内缓解症状,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或依赖性。
4.促动力药:如普卡必利,通过作用于肠道5-羟色胺受体,提高肠道运动能力,改善排便频率。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慢性便秘患者。疗效显著,但在用药前需评估心血管系统状态。
5.针对特殊情况的药物:如果伴有直肠排便障碍,可使用甘油栓、开塞露等局部药物辅助治疗。还可根据病因考虑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注意避免滥用刺激性泻剂,并遵循个体化原则,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方案。